热线电话:010-83687696

 
 

行业动态

时政新闻

行业资讯

企业动态

会议会展

设备科普

设备检维修

汽车行业

工程机械

轨道交通

石油行业

钢铁行业

电力行业

 

 
  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行业动态 > 行业资讯 > 绿色发展增强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

 

绿色发展增强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

来源:本站   发布时间: 2024-05-13 10:43:13   浏览:374次  字号: [大] [中] [小] [收藏]
    近期,一些美西方国家、政客和媒体频繁炒作“中国产能过剩论”,就中国新能源产业尤其是电动汽车、太阳能光伏行业所谓“产能过剩”横加指责。讽刺的是,这些国家一方面频繁炒作、夸大事实,另一方面又不断升级抹黑和遏制打压中国科技创新;一方面指责中国政府发放补贴,另一方面却加大对其国内新能源相关产业的补贴力度。这种“双重标准”的论调和做法再次表明,同造谣、污蔑、中伤中国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是转移“过剩产能”的老腔调一样,西方国家总是企图既维持霸权主义观念,永远站在地球“食物链”顶端,又自诩站在道义制高点而凸显其自大和狂妄。
必须深刻认识到,建设生态文明、坚持绿色发展是中国的国家战略,是中国自身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、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,而是我们自己必须做。近年来,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,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,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浩浩荡荡、势不可当;绿色低碳技术的划时代变革、生态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,极大增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。
生态财富: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
   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中国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,始终面临人口规模巨大、人均资源少、环境容量有限、生态系统脆弱的现实国情,始终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。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就是要在根本上筑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基,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和韧性。
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,中国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,坚持扩绿、兴绿、护绿并举,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“双增长”,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“双减少”。这些战略性举措和伟大成就,是中国人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然财富、生态财富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财富、社会财富的结果,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,不仅推动了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,还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。
一些西方国家曾以所谓“GDP-环境总损害=实际创造财富”质疑中国经济增长,诋毁中国经济发展成就。现在,面对全球新增绿化面积1/4来自中国的事实,面对中国通过打通“绿水青山”和“金山银山”双向转化通道,打破西方工业文明数百年关于发展和保护的“二元悖论”,实现“越发展越保护,越保护越发展”这一理论逻辑和发展实践相统一的事实,一些西方国家和媒体则选择了漠视和淡化。事实上,2012—2021年间,中国以年均3%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.6%的经济增长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约34.4%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.4%,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。
生态红利: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标识
   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中国正是从以老百姓衣食住行为核心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出发,坚持生态惠民、生态利民、生态为民,在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过程中,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,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创新性突破,使生态环保产业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。
世界没有想到,中国在为人民创造天蓝、地绿、水清环境的过程中,实现了腾笼换鸟、凤凰涅槃、新旧动能转换。为了实现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,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,中国在诸如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、火电厂超低排放、水污染全过程控制、环境监测自动化与智能化等方面,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,带动了智慧城市、绿色低碳建筑、绿色交通、生态农业、农村电商、乡村旅游等新产业、新业态蓬勃兴起。特别是,中国主动将生态环境治理与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甚至6G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,开辟了数字生态文明的新赛道,使生态环保产业成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具示范性的增长点,令世界瞩目。
21世纪最深层绿色变革在中国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、农业文明、工业文明,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。”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出,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是相较于工业文明更高级别的文明形态,是具有现代性概念的人类新文明。随着工业文明引发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,以及人类文明本身的历史演进,特别是人类对于自然、整个地球和宇宙认识的深化,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历史性飞跃,中国倡导和大力实践的“生态文明”本身既意味着对“工业文明”的反思与批判,同时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。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新征程上,绿色发展将推动21世纪最大规模、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
    这场全面绿色转型的核心,对新时代的中国而言,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、绿色发展为重要战略路径和发展引擎,引领和重塑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,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,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,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。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一方面是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用改革的办法矫正要素配置扭曲,改变过多依赖增加资源消耗、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、过多依赖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,实现了中国传统重化工经济的“软着陆”,有力回击了外界有关“中国经济‘硬着陆’不可避免”的说法。另一方面,通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特别是发展新质生产力,以创新驱动、绿色驱动重塑中国发展动力。2023年,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260582亿元,较2020年增长近25%。这一数据是中国在向世界郑重宣告“双碳”目标后,以世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,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、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的背景下实现的。
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方案
中国生态文明建设、绿色发展的伟大成就,是在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、占世界近20%人口、拥有14亿多人民的中国实现的;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历史叙事下实现的。这种打破“现代化=西方化”迷思的中国式现代化,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、空前伟大的,必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
可以说,中国既为地球增添了更多“中国绿”,扩大了全球绿色版图,又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传统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轨道,引发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新一轮变革。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为5.1亿千瓦,中国贡献超过一半。2022年,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.6亿吨,出口的风电、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.73亿吨,合计减排超28亿吨,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%。这表明,相较于工业文明发展之路,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之路,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是和平崛起、绿色崛起的现代化。
    西方国家所谓“中国产能过剩论”,不外乎是翻版的“中国威胁论”,目的是抹黑中国、打压中国、阻滞中国发展,背后的逻辑揭示出资本主义强迫、剥削的非正义性,以及刻意维护全球资本主义剥削体系的傲慢和愚蠢。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”发端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,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,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、新浪潮。谁主动拥抱人类新文明,谁就能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。
来源:中国社会科学网-中国社会科学报

 

<返回列表

相关链接

 

 
关于我们
 

行业动态

专业人才库

联系方式

电 话:010-83687696 13601090452

手 机:13366865360

地址: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内甲306号水利综合楼718

邮箱: lsjzfh@126.com

邮编:100070


Copyright©2024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绿色发展产业促进中心 www.sbglxh.com 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2024055406号-1